文化产业“逆势而上”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往往与经济危机或萧条呈负相关,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关头
文化产业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产业,而且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产业
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宏观上作好布局规划,加强调控引导
■本报记者 刘好光
国际金融危机在短期内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相对有限,在中长期发展阶段中,中国的文化产业不仅在短期内将“逆势而上”,而且会以此为起点,进入一个更为健康的高速增长周期。这是不久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文化蓝皮书(简称蓝皮书)发布会上,专家学者给出的分析判断。这一分析判断无疑让人们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寒冬中,感到振奋。
反经济周期:文化产业出现战略性“拐点”
2009年1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向新聘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馆馆员颁发聘书仪式上指出:“金融危机给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时隔一个月,温总理在天津市考察天津豪峰动画科技有限公司时进一步指出,要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新增长点。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动荡加剧,经济下滑压力增大。然而,比较其他行业,我国文化产业却“逆势飘红”,表现不俗:文化体制改革在出版领域率先明确改革目标和路径,成为改革的“突出部”和“试验区”;广电和通信两大传媒领域的汇流继续稳步前行,新兴技术推动新兴消费手段和消费形式创新,引发大规模投资暗流涌动;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联盟,出现历史性的战略转向。
数据表明,2008年文化产业的发展维持了以往3年的增速,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近7600亿元。据2009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尤其是手机上网用户超过1亿,比2007年增加160%,超常规增长。
“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相比,文化产业显然有着不同的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蓝皮书主编张晓明说。失业把人们逐出了工作场所,但可能会将他们推向电影院和剧场去舒缓精神压力和调适心情。所以,经济危机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文化需求,导致影视业、演艺业甚至网络通讯业出现逆势发展的现象。
梳理20世纪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往往与经济危机或萧条呈负相关。从整个发展历史上看,文化产业往往是整个宏观经济中最先进的、发展动力最强的和高弹性消费及新技术相关的部分。在经济危机下,文化产业往往率先进行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新的经济范式的实验者和示范者。从文化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经济危机往往是一个发展周期的开始,它引领着整个经济最先走出衰退阴影。
文化产业的“反经济周期”特点表明,从2008年到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关头。
四大机遇:文化产业或将引领经济发展
在全球性经济危机蔓延、深化的背景下,今后5年至10年我国文化产业将会有怎样的发展空间?如何发挥文化产业在抵御经济危机影响、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
张晓明认为,文化产业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产业,而且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产业,这样重大的作用在这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将得到凸显。
蓝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将呈现四大发展特点和机遇。
——经济危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投资与消费、外贸和内需更为平衡发展的时代,文化产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旺盛的外需骤减,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转变已经“在被动中”起步,多年来受压抑的巨大内需正在启动之中。启动内需将直接扩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而指向民生的各种措施无疑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极大地改善老百姓的消费预期,释放被压抑的消费潜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首先是由文化消费的内需潜力决定的。根据国际经验,一定的人均GDP发展水平与一定的恩格尔系数以及一定的文化消费支出存在相关性。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按照国际标准计算,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而我国目前只有不到8000亿元人民币。因此,与相同发展程度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潜力还远未得到开发。
——经济危机会推动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新兴服务业将开始唱主角,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战略方向。
文化产业在本来意义上既是消费服务业,又是生产服务业。本次危机无疑将洗牌低端制造业,那些靠劳动力密集和低成本竞争才能生存的中小企业,会有相当一部分退出市场,而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则获得了绝好的发展机会,向高技术和高文化附加值的新兴工业化方向发展。这个时候需要有大量的文化创意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设计、咨询服务,文化产业在加盟传统产业的方向上会有大的发展机会,而传统产业在生产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上对于品牌、设计的投入也有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文化产业在“中国创造”这个新的战略方向上大有可为。
——经济危机会加速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3G和CMMB的同时推出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时期。
历史证明,经济危机是技术进步的催化剂。技术进步总是创造出新的生产力、新的消费形式,并以前所未有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支撑新的经济增长。根据有关研究,从目前开始的5年至10年时间,由于数字技术走向成熟,文化产业发展将进入第三个长波周期的上升阶段。此次经济危机孕育的过程,正是数字和网络技术不断成熟的过程,而经济危机的爆发,则正好推动本轮技术发展周期从创新走向应用。
移动互联网新的发展态势证明了这个发展趋势的到来。2008年最令人注目的变化,就是电信部门第三代移动通信(3G)以及广电部门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推出。这两种新技术的消费手段都和移动性的流媒体相关,它们代表了整个广电和通讯业汇流的最新趋势,而且很有可能在消费的终端上两大领域出现最终的汇流。专家分析,3G和CMMB将拉动上万亿元的投资,有效弥补金融危机给通信设备产品带来的出口影响,发挥出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经济危机推动全球文化产业格局变化,全球文化贸易将从产品服务竞争进入资本博弈时代,中国在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将会改变。
2008年出版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8创意经济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文化贸易格局中,中国已经成长为国际文化产品最大的出口国,但国家版权局的数据表明,我国版权贸易目前是5:1的赤字。可以说,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地位是,复制能力强大但原创能力低下。在全球文化市场上,中国是一个文化产业“工业复制”的巨人和“内容原创”的侏儒。
此次金融危机可能成为变革的契机。由于以好莱坞为中心的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受到冲击,出于降低成本和度过经济低谷的考虑,必将出现全球性文化产业制造中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转移的浪潮,甚至会出现原创和研发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现象。同时,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出现了全球文化产业的兼并和重组浪潮,美国好莱坞、百老汇的文化产业机构都面临着资金链条断裂的困境,很多有历史或有很强创造能力、影响力的品牌企业的资产价值大幅缩水,这就为我们的文化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参与全球文化产业兼并和重组的机会。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胡惠林教授认为,金融危机给中国的文化产业整体性发展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清发展趋势,以创新谋出路,促使可能的机遇尽快变为现实,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新的跃升。
把握趋势:文化产业需要调控引导
“我们的物质资源、矿产资源比较匮乏,资源环境的约束是当前最大的挑战和我们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但我们有无比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有特别明显的比较优势”,中国传媒大学齐勇锋教授分析说。他建议,应依据我们的国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战略性的产业发展,使国民经济的物质生产部门和精神文化生产部门形成比较合理的比例。
但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无论对于决策机构还是执行机构而言,特别需要准确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以便在宏观上作好布局规划,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调控引导。
针对今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蓝皮书指出三大趋势。
——文化资源调整和整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目前我国文化资源配置具有明显的行政化特征,即按照行政区划、行政级次及部门分配文化资源,如电视台实行四级办台体制,从中央到省再到市县,每个行政级次的频道设置都雷同。文化资源的行政化配置体制,无疑是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文化体制改革就要打破这种旧体制,使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
蓝皮书指出,打破文化资源配置的行政化体制,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市场或资本的力量正在冲破这种体制羁绊,我国已进入文化资源大调整和大整合的时期。其一,先行改革的经营性文化单位具有强烈的扩张欲望和实力。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走在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前列,大多数地方所属出版社已组建集团公司,并开始突破按行政区划及行政级次配置出版发行资源。其二,宣传文化系统以外的国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愿望十分强烈,并开始谨慎探索和尝试。其三,非公有资本包括民营资本和外资投资于文化产业的欲望强烈。在图书发行领域,民营资本已经全面进入,外资对我国传媒业的投资欲望也很强烈。此外,随着产业投资基金等金融工具的出现,个别具有外资背景的产业投资基金已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蓝皮书认为,文化资源的调整和整合是一次资源及利益的再分配,在这一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阻力,而对于决策部门来说,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至关重要。
——行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宣传文化系统习惯上被分为文化艺术、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三个行业,与之相对应,行政管理机构也按行业设置,包括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三个部门。这种行业分类及机构设置有其合理性,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行业分类各司其职,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文化传播技术和手段日益多样化,文化业态不断更新,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出现了产业融合的趋势。
——文化产业发展从自发转向自觉。
根据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经营性文化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其自发性常常会造成重复建设与资源过度消费。近几年,在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和文化企业上市等方面,这种自发性甚至盲目性已经显现。为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基地的孵化和集聚功能,加强规划及调控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蓝皮书指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及调控引导已势在必行。当务之急是研究和制定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布局规划,为文化产业基地建设、骨干文化企业培育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指明方向,辅之以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引导各地和文化企业按照布局规划谋求发展,尽快实现从自发向自觉的过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